济宁学院
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
规
章
制
度
济宁学院宣传部
2019.3(修)
第一章 工作室宗旨
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, 以“两微一端”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交流、活动、学习的重要渠道。
为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形势和特点,济宁学院宣传部围绕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以“弘扬好声音,传播正能量”为立足点,以“讲述好济宁学院好故事,传播济宁学院好声音,展示济宁学院形象”为宗旨,整合校园多种媒体资源及学生社团骨干力量,成立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,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、信息发布、思想政治教育等的重要作用,探索创新大学生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、新模式、新机制, 营造文明健康、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,引导高校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济宁学院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是一支由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,由宣传部、学工部、校团委、美术系、计算机系等校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及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,学生自我管理、自主运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业团队,现有成员60人,分为办公室、采编部、技术部、设计部、策划部、摄影部等小组,各小组依托统一的资源,充分利用各平台优势,发挥校园网络在学校信息服务、学习交流、宣传教育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,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工作室以品牌化建设、项目化运作、优质化产出为宗旨,工作范围涵盖济宁学院圣地文化工作网建设、校园原创多媒体作品、微博微信运营、网络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,基本整合了校内网络文化建设的各种资源,确保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统一性。
第二章 制定依据
第一条 根据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通知》教思政司函(2014)40号通知精神和《济宁学院校园网新闻发布管理规定》、《济宁学院新媒体建设管理实施办法》等相关规定,特制订本规章制度,本制度仅适用济宁学院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全体成员。
第三章 建设条件
第二条 学校高度重视,确定专门指导部门,配备专业指导教师;给予政策支持,提供必要经费、场所和网络技术等条件。
第三条 2018年工作室获得“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”立项,得到专项经费支持。
第四条 学校有活跃的学生社团和一定规模的学生骨干队伍,相关社团和学生骨干具备参与网络文化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第五条 学校具有网络文化建设相关学科和研究支撑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室建设规划和制度体系。
第四章 建设任务
第六条 注重组织培育。依托宣传部旗下大学生通讯社、大学生新媒体中心及广播电视台三个学生社团,积极与校内其他学生组织合作,充实人员、提供条件、完善制度、完备设施。建立管理、运行、评价、奖惩机制,出台专家学者、学生骨干等参与培育建设的激励措施,推进工作室品牌化建设、项目化运作、优质化产出,带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,提升学生网络素养,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
第七条 开展重点建设。立足学校情况,结合学校地域特点,办学特色,聚焦师生需求,引导工作室从网络文化、网络思政、网络舆情、网络技术等内容中选取方向、明确重点、凝炼特色,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网络主题活动、网络课题研究、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服务,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内涵,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品牌,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良好氛围。
第八条 推动成果转化。及时做好工作室建设成果的总结应用、转化推广,把相关成果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网络素养教育、科研能力培育、创业就业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中,应用到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、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开展、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等网络建设管理工作中。
第五章 工作重点(2018——2019年度)
第九条 构建、运营圣地网络文化工作网,设计开发网页模块,充实完善网页内容,坚持实时动态更新,充分发挥专题网页在窗口宣传、内容发布、成果展示等中的积极作用。(制度规章上网 工作动态上网 产品创作上网 新媒体链接上网,etc.)
第十条 校园原创作品的创作。展现学校儒学原乡、圣地学府办学特色,依托于大学生社团品牌项目活动,校园微视频为重点,积极开发包括摄影、书法、绘画,文学作品等在内的一切优质作品的创作。通过开展社团活动,征文比赛等活动,面向广大师生征集更多原创作品。
第十一条 积极开展“子曰”新媒体联盟系列活动。济宁学院新媒体联盟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,目前联盟规章制度已基本完善,相关工作也日益规范,按照《济宁学院新媒体联盟章程(试行)》和《济宁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自媒体建设的几点意见》中的规定,积极推进联盟日常工作,年度例会及评优奖励,并在基础上,将学校各两级单位优秀微信资源整合到官方微信中,建立校——系——学生三级联动的新媒体微信矩阵,进一步提升济宁学院官方微信平台的关注度和影响力。
第十二条 制作“圣地之声”校园网络广播节目。实现济宁学院广播电视台录音节目的网络化,从中挑选或制作优秀音频节目上网页,上微信。
第十三条 充分发挥学校地处曲阜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的优势,利用好我校特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,设计开发具有济院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。文创产品的开发主要通过开发设计小组完成,并组织主题设计大赛,面向全校征集优秀文创作品。
第十四条 学生队伍的管理与培训。制定《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评优奖励暂行办法》,制定《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年度培训计划》,开展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与交流活动,举办网络文化工作室干部和技术员能力培训班,培育一批有热心、有干劲、有实力的社团骨干。
第六章 机构设置
第十五条 办公室:例会、 考勤、归档、报销等。
第十六条 采编部:新闻、微信等的采集及编辑等。
第十七条 技术部:日常网页的维护、信息更新;视频剪辑及制作;logo、海报设计、文创产品的设计等等。
第十八条 策划部:活动的组织、宣传,活动资料的收集、整理、上交。组织部负责筹划、组织校内外的关于校园文化的活动等。
第十九条 摄影部:照片、视频拍摄等。
第七章 管理规定
第二十条 工作室负责人统筹工作,制定工作计划、创新思路、督促各部门的工作,定时向指导老师和上级领导部门汇报网络文化工作室工作情况。
第二十一条 网络文化工作室必须至少两周召开一次内部会议,每学期末召开一次总结会。
第二十二条 办公室值班实行轮流制(日常文件资料的整理、卫生清洁)
第二十三条 遇特殊情况不能值班、工作的成员需告知文化工作室负责人。
第二十四条 办公室新成员需由上级领导部门或指导老师推荐、工作室成员投票方可通过。
第二十五条 工作室实行严进严出,工作室如有成员变动,变动成员需向工作室负责人提交变动申请,说明情况,以便工作室及时更新成员档案资料。
第二十六条 工作室成员应爱护办公室的财务,如遇损坏、丢失等情况,涉及人员需等价赔偿。
第二十七条 每学年末工作总结会时,给予在本学年工作业绩突出的成员适当的奖励,对于表现差,不认真工作的成员提出批评。
第二十八条 各部门职责划分明确,工作人员应明确各自分工及工作重点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根据任务需要,不同部门成员应积极合作,互相支持。
第二十九条 重视日常工作资料的归档留存,工作室所有工作资料,应及时备份,建档,(纸质版、电子版至少各1份)
第三十条 工作室需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,交换工作意见和建议,共同商议制定工作方案。
第八章 附则
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从指定之日开始实行。
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的修改需通过指导老师的批准。
第三十三条 本制度修改后,需将修改前的制度和新制定的规章制度
(电子版、纸质版)存入工作室档案资料。
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济宁学院圣地网络文化工作室所有。